又一家保险中介机构逃离新三板。8月1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河北大生泰丰...
8月15日,湖北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湖北新华欣保险销售有限公司鄂州营业部存在委托未通过执...
8月15日,辽宁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京东数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存在保险代理业务超...
8月结束,A股行情也在动荡中落幕,三大主要指数的月线继7月以来再次收阴。
按8月31日收盘计算,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8月分别下跌1.57%、3.68%、3.75%。受市场表现等因素影响,当月仅有400余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正收益,较之7月大幅减少。
(相关资料图)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仅有7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今年以来的总回报超过20%,而年内跌幅超过20%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有586只,业绩首尾相差超103个百分点,业绩分化明显。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有多只公募基金产品“闭门谢客”,宣布调整或暂停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多位受访人士认为,基金限购是为了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和提高基金的管理质量。
8月仅一成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为正
8月以来,市场再次步入震荡调整阶段,板块分化进一步加剧。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煤炭板块涨势如虹,煤炭(中信)指数以37.26%的年内收益率一马当前,而电子、计算机、医药等行业则“跌跌不休”,相关指数年内跌幅均超过20%。
受市场和板块的影响,基金产品的业绩也有所分化。Wind数据显示,剔除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截至8月31日,在已有数据的13578只非货币基金产品中(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有4248只基金产品年内回报为正,占比超过三成。
就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灵活配置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及平衡混合型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而言,2981只产品中仅有248只基金年内维持正收益,占比不足一成;最近一个月涨幅为正的则有416只,而在7月这一数字则为1364只,环比减少近7成。
其中,收益率最高的是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59.35%、53.98%,这也是年内仅有的两只收益率超过50%的主动权益产品;紧随其后的是英大国企改革主题,以30.35%的年内收益率排名第三。此外,金元顺安元启、万家颐和、易方达供给改革、招商稳健平衡A今年以来的回报超20%。
与此同时,年内跌幅超过20%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有586只,其中有37只下跌幅度超过30%。如知名基金经理蔡嵩松管理的诺安创新驱动A/C,双双跌幅超过44%。这也意味着,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首尾相差103.76%。
上述业绩表现领先的基金中,重仓股中均有占比不小的能源板块个股,含“煤”量较高。例如,2022年中报显示,在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的前十大重仓股中,能源行业的个股有7只,陕西煤业、中煤能源、晋控煤业、山西焦煤等均位列其中。
而英大国企改革主题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全是能源行业的个股。受益于煤炭股的拉升上涨,该基金净值自8月以来一路走高,最近一个月的累计净值增长率达12.71%,在同期主动权益类基金中领先。
华南某基金经理向记者分析,今年能源整体而言非常紧张,电气需求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由于绝大多数的电都是由煤炭来进行发电的,因此煤炭需求也保持同步上升。其次,供给端也缺煤、缺天然气和原油。
年内超3000只基金发出“限购令”
另一方面,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有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发出“限购令”。记据Wind数据统计,以暂停申购起始日为基准,截至8月31日,有290只产品(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宣布暂停大额申购。
总体看来,债券型基金依旧是限购主力军,而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有72只。截至目前,年内发布限购令的基金产品数量已累计至3141只。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金限购的现象,是基于投资策略框架和持有人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的审慎决策,未来可能会越加常态化。
以中庚小盘价值为例,该基金曾在8月8日恢复申购,8月15日起又暂停了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8月22日再度将大额申购的限额调整为1万元。
那么,基金为何会将大额资金“拒之门外”?多位受访人士认为,这是对投资者负责的做法,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
对于基金主动控制规模的原因,中庚基金此前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在有足够的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产品规模的约束可能会受到市场时机、所投资资产的特征和本身流动性、以及获取阿尔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对所投资资产有充分的认识之后,才会适当的去提高产品的规模边界和安全性。”
一位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则告诉记者,基金进行申赎限制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放宽限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或许意味着基金经理在当前时点的投资信心。而主动“限购”是往往为了主动控制规模。
“这其实和市场时机、本身产品的特征以及团队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短时间内申购的资金太多的话,基金规模增加过快,有可能会打乱基金经理的投资思路,会影响产品的管理质量。”他表示,“特别是风格偏向中小盘的产品,规模容量有限,超出一定规模也会增加产品的管理难度。”
同时,上述受访人士也提醒道,投资者在进行基金产品的选择时,不要因为“稀缺”而盲目“跟风”或者执着于某一只基金,在对基金产品本身的运作特点、投向、收益风险特征、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及偏好等方面做出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可以匹配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可替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