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对于新形势下的表外业务进行规范和要求。
(资料图片)
那么修订后的表外业务管理办法都讲了哪些内容,和老办法相比,又哪些提升呢?
首先认识一下什么是表外业务?
在新规中,对于表外业务进行了重新定义,理解起来更加明晰合理,定义如下: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
表外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业务方向,也是银行非息收入的主要源泉。各家银行对此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表外业务边界都很清晰,有些表外业务定义模糊,风险认识不清。一些银行在开展表外业务的时候,对于某些业务,风险管理不是很审慎,导致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新规中明确提出,表外业务中的“表”特指“资产负债表”,这类业务不会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可能会引起损益变动,会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可以理解为表内业务衍生出的业务。
表外业务如何分类?
表外业务在分类上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该项业务否实际承担信用风险,以及承担信用风险的主体是谁?
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新规把表外业务分为四类:担保承诺类、代理投融资服务类、中介服务类、其他类。和老的办法相比,进行了扩展,老办法中表外业务分为: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
从分类来看,很明显,新规当中的表外业务更加广泛,指向更加明确。把近几年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业态包含了进去,比如代理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等。这样就使得一些业务的身份得以确认,不再游离于表内表外之中。这样也便于加强流程管理,核算管理和统一授信管理。
担保承诺类业务本质上银行是要承担信用风险的,比如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担保类业务。这些业务在开展的时候不会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是当这些业务发生垫款的时候,就形成了现实的资产负债,就要进入资产负债表,从而转化为表内业务。这也是担保类业务所潜藏的风险。承诺类业务也是如此。
而代理投融资服务、中介服务等业务银行是不需要承担信用风险的,比如委托贷款,承担信用风险的主体是委托人,而不是银行。还比如代客理财,承担信用风险的消费者,银行不承担风险。委托投资、代理交易、代理发行和承销债券等业务同样如此。
中介服务类业务本身是银行受客户委托,提供中介服务、银行按需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自然也就不存在信用风险一说。比如代理收付、代理代销、财务顾问、资产托管、各类保管业务等。
新规对表外业务提出了哪些管理要求?
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无论什么业务,首先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的。所以表外业务新规也是从风险管理入手,要求银行要重塑表外业务管理的治理结构和重构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对表外业务进行统一管理,比如要制定统一的授信政策,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统一的审批授权和限额管理,以及集中度管理,对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要进行统一的名单制管理。
同时又要体现出差异性。比如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要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和所承担的风险,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
更为重要的,银行在开展承担信用风险的担保承诺类业务时,要穿透到实际融资主体,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对表外业务真实准确地进行风险分类,充足计提减值准备,精准计量RWA、资本计提、相关风险准备金计提。
在IT建设上,新规建议银行建立表外业务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包括统计、计量、监控、报告等功能。能够全面准确反映单个和各类表外业务规模、结构、风险情况,为风险评估、计量、绩效考核、统计分析、监管报告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这一点对于一些给银行提供解决方案的厂商又迎来了机会。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和老办法相比,新规要求银行要定期对表外业务开展压力测试。测算压力情景下主要表外业务风险情况,以及对本行资本、流动性、损益变动等的影响。
结语
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深入,银行当前正面临着业务转型,产品结构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传统的利息收入在利差不断缩窄的当下,是难以为继的,扩大非息收入,提升非息收入占比势在必行。
在这种背景之下,表外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新业态也不断涌现,产品形成复杂多样,监管难度也随着加大。新规的出台,顺应了业务发展的潮流和反向,理清了风险的本质,有利于银行的稳健运营。
标签: 重磅解读表外业务新规发布 有何不同 统一授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