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城投债是存在一定风险但远没有网上各路自媒体渲染得那么夸张。不知道大家还记得2021年全网都在为美债“担心”的情形吗?
(资料图)
那时美债余额超过了28万亿美元,不少财经自媒体断言美国坚持不下去了,美债违约只是时间问题。如今已经到了2023年,一年多过去了美债不仅没有暴雷,余额还更多了,现在已超过了31万亿美元,当时极力主张美债违约的那群人反而不发声了,好像把这事完全忘记了一样。
现在火爆全网的城投债在我看来也是类似的情况,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并没有网上说得那么严重。
债务最怕什么?还不出本金呗。绝大部分城投公司的债务其实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靠着借新还旧是能够续上的。
比如,某市城投公司向银行借了100亿元,利率为8%,一年的利息支出8亿元,5年后还本。到了要归还本金的时候城投公司可以先向银行借一笔新的100亿元,借款期限还是5年,用这笔钱还上到期的债务,100亿元还是留在城投公司账上,5年后再还。如此循环往复,债务本金永远不用归还。
每年真正需要支出的只是利息。当然,8亿元利息也不是小数目。不过,借新债的时候可以重新谈贷款利率,这也是目前化解债务风险的常用手法,用低利率债置换高利率债。
比如,那笔100亿元的城投公司借款利率为8%,新债务的利率将为4%,一年支出的利息从8亿元减少至4亿元,少了一半。一年省4亿,十年可就是省下了40亿元,二十年省下80亿元,都快把本金给省出来了。
作为债权人的银行会不愿意吗?基本上不会,遵义道桥156亿元的那笔借款原来的利息在7.5%以上,新的债务利率不超过4%,银行不是同意了吗?
对于银行来说不同意也得同意,城投公司暴雷,还不出钱的风险最终会落到它们头上,宁可少赚点也不能让坏账出现。
另外一方面,现在的存款利率不断下降,银行的融资成本下来了,少挣点贷款利息也能维持下去。比如,上面提到的100亿元的平均存款利率为2.5%,与4%的贷款利率还有1.5%的利差,银行一年能挣到1.5亿元的差价。
因此,别看城投公司有息负债总额高达65万亿元,其中的绝大部分并不存在违约风险。何况你要看中国现在一年的GDP超过了120万亿元,65万亿元占120万亿元的比例不算高,差不多在50%左右,而美债余额占美国GDP的比例超过了120%,日债则超过了230%。
其实最需要防范的是新增城投债务规模,尤其是那些鸟不拉屎、经济极差的地区的城投公司。借钱修了漂亮的公路,可路上的车也没几辆;造了工业园区,结果几乎没有入驻的企业,少数几家也是当地政府下属的子公司。
借债投资的好处是拉动当地GDP,部分官员为了政绩低效投资,把债务留给了未来。
城投公司之所以能够借到钱与当地的城投信仰有关,投资者明知道项目不赚钱却还敢投钱,完全因为觉得政府为兜底,借款本金和高额利息都能拿回来。
如果城投公司借不到钱,也就不存在乱发债务的可能了。中西部部分城市的城投债违约后投资者的钱拿不回来,城投信仰被打破,以后就不会轻易把钱借给城投公司去修建毫无经济意义的项目了。
这么一来新发债务规模被遏制住了,市场成为最好的过滤器,没有资金,政绩工程也就做不下来了,负债规模随之下降。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财政部才会明确表态中央财政不会给地方隐性债务兜底,“谁家的孩子谁家抱”,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话不就是对着中西部的部分地方说的吗?
只要不发声系统性金融风险,局部地区出现城投债暴雷不碍大局。相反,还能警醒当地,趁着这个机会彻底清理隐性债务,遏制政府的借债投资冲动,用短痛换长痛。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