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曾经以激进扩张的姿态、高调示人的闽系房企,毫无意外,成了本轮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中的“大输家”。
截至目前,包括泰禾、阳光城等闽系房企,都已经不幸爆雷。
【资料图】
当然,也有中骏、金辉等少数闽系房企,依旧保持着零违约的记录。
不过,就在近日,金辉控股拉响了警报。
2月1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发布公告称,应金辉控股的要求,撤销其相关信用评级。
而在2月10日,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曾将金辉控股的信用评级再次下调。
而评级遭下调的原因,与金辉控股的销售额下降、现金流动性承压有直接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年底,金辉控股曾发行一笔中期票据,并获得多家银行的意向性授信额度。
可即便如此,穆迪仍下调其信用评级。
如此看来,金辉控股能否保持住零违约的“金身”,不免令人生疑。
撤销评级、遭遇评级下调
2月1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发布公告称,应金辉控股的要求,撤销了该公司的“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撤销前评级展望为“负面”。
标普同时也撤销了金辉控股发行高级无抵押票据的“B”长期发行评级。
在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中,诸多房企都选择了撤销相关信用评级,包括碧桂园等龙头房企。
而房企的这一操作,目的无外乎是保护市场信心以及减少舆论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稍早的2月10日,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金辉控股的企业家族评级,从“B2”下调至“B3”,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3”下调至“Caa1”,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而穆迪的B级评级,主要是代表评级对象在还本付息及遵守契约等方面的表现并不可靠,不适合作为投资对象。
这属于实打实的“唱衰”了。
穆迪也给出了自己理由:受销售疲软及未来12-18个月内高额到期债务影响,金辉控股的流动性持续恶化。在严峻的经营环境中,其经营性现金流能否支撑起企业运营和债务偿还存在不确定性。
穆迪预计,金辉控股2023年的合同销售额将降至350亿元左右,其在二、三线城市敞口较高,这里的经济基本面和住房需求均弱于一线城市,因而将限制政府支持地产销售政策的成效。
在岸债券方面,金辉股份目前存续6笔债券,存续规模51.42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规模有12亿元。
公告资料显示,金辉控股的销售数据只更新到2022年前三季度。
截至2022年9月30日,金辉控股合同销售额同比下降52%,至354亿元,销售均价也同比下降12%至每平方米14914元。
由于业务的下降,金辉控股的财务指标将恶化,穆迪预计其债务杠杆将从2022年的7倍恶化至2023年的10倍左右;以EBIT利息覆盖率衡量的还本付息能力也将从同期的1.8倍恶化至1.4倍。
如此看来,穆迪的理由称得上是“言辞凿凿”了。
债务压力巨大,重启融资活动
而根据财报来看,金辉控股的处境确实不容乐观。
2022年半年报显示,金辉控股的短期债务规模、包括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等,合计达132.4亿元。
而在同期,虽然金辉控股的货币资金有154亿元,但是除去71.74亿元的受限制存款及现金,金辉控股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82.12亿元,远不能覆盖其短期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到2022年上半年,金辉控股账龄在一年以内的贸易应付款,有110.22亿元。
这部分,虽然属于经营性负债,但到期也是需要偿还的,一旦出现逾期未兑付的情况,也将对金辉控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金辉控股的债务压力,也是非常之大的。
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除了销售情况恶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外,金辉控股的融资受阻,也是造成其现金流承压的重要原因。
而根据2022年半年报,金辉控股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8.62亿元,同比下滑了近8.5倍。
这些钱,都是被金辉控股偿还了到期债务。比如在2022年,金辉控股先后回售了美元债“2023票据”及境内“20金辉01”、“21金辉ABN002”、“20金辉02”、“20金辉03”等债务,使得其成功保持住了零违约的“金身”。
但是,融资这一部分只出不进,在市场疲软、销售不景气的环境下,金辉控股又能撑得了多久呢?
好在,随着新一轮救市政策的落地,包括金辉控股在内的众多房企,迎来了救命的活水。
其中,金辉控股就曾获得多家银行的意向性授信额度。
更为实际性的融资,也在去年年底有了音讯。
2022年12月5日,金辉控股发布公告称,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金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了由中债增担保的12亿元境内中票。
而这笔融资,对于金辉控股而言,算得上是一场“及时雨”。
不过,即便是有了这12亿元的加持,其账面现金与到期债务量相比,仍相差甚远。
这正是穆迪下调其信用评级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说,要想保持住零违约的“金身”,金辉控股容不得半点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