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一家美国新锐银行说倒就倒了。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表示,美国硅谷银行因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已被加州监管部门关闭,FDIC成为其破产管理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内很多人并不了解这家银行,实际上,这家银行此前在美国科技创投界非常有名,也是美国银行界的新秀,专门服务科创企业,整个业务模式和业绩表现都很出色。
这个之前的“优等生”,怎么就突然关门了呢?原因也很简单,没钱了。
这要从银行的营业模式说起——低价吸引存款,高价放出贷款,赚取利差,这是一个银行基本的业务模型。当然,除了放出贷款,吸取的存款还可以做一些资产配置,比如买债券之类的金融产品来赚钱,只要收益能覆盖存款利息即可。
再回头看硅谷银行,在2020至2021年美联储大放水时代,这家银行从硅谷诸多创业公司那里吸收了不少存款。当时市面上并不缺钱,贷款不大好放,但这一大笔钱躺在银行账户上可不行,于是硅谷银行直接大量买入了美国国债和MBS(抵押贷款证券化),想着靠此获取一些稳定收益,来赚取利差。
简单打个比方,假设企业在硅谷银行的存款利息为1%,而硅谷银行购买的国债利息是2%,那么硅谷银行就从中赚到1%的利差。
这笔买卖看起来还不错,但硅谷银行算错了一点——美联储之后会不断加息。
随着美联储近年来不断加息,相关金融产品利率不断升高,存款、国债的收益率一路上行,那么硅谷银行之前买的低利率国债等,在市场上就不值钱了。
这也很好理解,比如硅谷银行当时买的十年期国债面值100美元,利息接近2%,到期一共能拿到接近102美元。而现在国债利率接近4%,那么之前2%的债券还有人买吗?显然没有,那这种债券只能降价抛售。这下,硅谷银行原来持有的100美元债券,非但没赚钱,反而只能卖到90多元了。
当然,理论上,只要硅谷银行把债券拿在手里一直不卖,就不算亏。而且等着债券到期,总归能赚钱,只是赚不了那么多而已。
可问题就在于,他没法持有到期。因为,从银行把存款取出来的科创企业变多了。
由于美联储不断加息,利率高涨,市面上资金趋稳,风险投资企业募资的成本和难度大幅增加。随着风投机构缩减预算,科创企业获得投融资的难度也加大了,保持资金链稳定,就成了首要问题。之前存在银行里的那些钱,就得拿出来续命了。
但偏偏银行都是杠杆玩家,不会放太多钱在手里。你存1000万美元在我这,我不可能让这笔钱完完整整躺在银行,要么贷出去,要么买资产。于是,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提款,硅谷银行留在手里的钱不够了,不得不贱卖手中的债券来换钱,这一卖,18亿美元的亏损就实打实了。
亏损又引发了连锁反应,先是资本市场恐慌性抛售,使得硅谷银行股价暴跌。更多存款人开始怀疑,这银行是不是不行了?赶紧把钱取出来。就连硅谷的风投机构,也在建议企业主赶紧把钱取出来。于是乎,挤兑开始。
哪家银行都受不了挤兑。于是硅谷银行倒闭,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那么,现在这种情况下,硅谷银行的储户们还能拿到钱吗?
FDIC宣布,硅谷银行的官方支票将继续兑现,硅谷银行的总部和所有分支机构将于2023年3月13日重新开放,受保险的储户到时可以获得存款。FDIC的标准保险是为每家银行的每位储户提供最高25万美元的保险。至于高出25万美元的部分,以及没有保险的储户,就看后续如何处理了。
还有不少人担心,这一风波会不会继续蔓延,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大风暴?
这种担心并不多余,因为近期暴雷的不止硅谷银行一家,美国头部加密银行Silvergate也宣布停止营业。同时资本市场金融板块也反应强烈,美国四大银行股暴跌,蒸发了近500亿美元市值。
一位美国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硅谷银行是否会成为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目前还有待观察。一方面,硅谷银行的存款方大多是科创企业,而美国几家大型银行拥有更多的个人消费者存款,同时相对于硅谷银行,大银行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和风控手段。另一方面,硅谷银行体量中等,只要处置得当,保证客户兑付,行业就不大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但的确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浦发银行和硅谷银行合资,在上海开设了浦发硅谷银行,目标客户同样是科创领域。浦发硅谷银行今晨发表声明称,浦发硅谷银行是一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拥有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有独立运营的资产负债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