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淋巴结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溶血
黄金持仓是什么意思?黄金ETF持仓量(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实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当中唯一的一颗恒星,
数字科技快速发展,技术融合态势愈加明显,数据价值凸显,数据资产逐渐成为驱动行业转型变革的核心资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20日在IT市场年会上,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颜亮指出,中国有较好的数据基础以及数据增长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有充足的数据红利。其掣肘因素就是尚未有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建议,数据要与应用解耦,与算力平台解耦。云服务要“从业务上云”阶段向“云上数据”阶段演进。其次,公共数据应加大开发力度和政策支撑,公共数据最容易实现流通,可以成为数据流通的先锋。
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对此,浪潮提出数据云方案。据透露,浪潮制定了一项计划,未来会利用18个月的时间,在全国100个城市部署数据云。
数据增速快、体量大、密度聚集度高,但基础设施尚未成型
释放数据价值已成为各国发展共识。
颜亮指出,从全球看,欧盟尝试选择走了法律法规先行、标准体系先行、协作协同先行的路径。美国目前是数字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选择的是市场化平台推进。平台企业主导,新型公司众多,并有大量数据代理商在数据交易细分领域深耕。
中国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发展,在政府主导推进下,是第一个把数据要素化的国家。中国目前数字产业规模全球第二,立法进度加快,各地数据条例政策不断涌现,形成政策竞争,争夺产业布局。数据基础制度设计和新型数据基础设施的规划快速启动。
数据显示,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增速29.9%,大数据市场规模占全球比重逐年上升。但颜亮强调,有较好的数据基础以及数据增长趋势,并不意味着有充足的数据红利。目前数据红利的使用和外溢,中国并非最强的。以数据交易为例,现在有49(建成)+6(筹建)数据交易所,不少数据交易所处于僵尸状态。2022年的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挂牌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量是3.82亿,2021年挂牌的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量1个多亿,深圳数据交易所12亿。
“实际上数据交易所面临困局,交易量远远达不到预期。不能否定数据交易所发挥的价值,但数据交易所主要在共享和开放环节发挥价值,但尚未在交易和流通环节发挥价值。”颜亮表示。
接下来该解决这个困境?颜亮指出,首先要观察运营支撑体系的问题,因为运营支撑体系决定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决定运营支撑体系。
“当一个商业模式面临困境时,我们要问这个行业模式的基础设施是否具备。”他表示,有一个认识误区,普遍认为数据基础设施已经具备,比如云设施,浪潮云搭建在全国搭建了120个城市的云设施、7个核心云中心、113个分布设施、400多个分布式云节点。但这些基础设施并非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而是面向业务的基础设施。过去10年一直在提应用上云、业务上云。云在为应用服务,而没有为数据服务,实际上数据面临的是基础设施尚未成型。很多数据是跟着应用在跑跟着平台在跑,相关个人数据无法从平台抽离。
目前数据增速快、体量大、密度聚集度高,但缺少基础设施,已成为摆在所有数据密度已经汇集成型的企业、产业、城市面前的核心问题。“数据是住在了应用家里,它没有自己的家。”颜亮打比方称。
围绕着数据的基础设施应是什么形态?颜亮认为,可以搭建数据空间,实现数据开放贡献和可信流通的新型基础设施,基于“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应用模式,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提供实现路径。
针对面向数据基础设施,浪潮提出数据云方案。以数据为核心,支撑数据空间的分布式数据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数采-数算-数用”的全生命周期支撑能力,实现数据的可信流通,持续运营。
颜亮强调,数据不可能一步到位全社会共享。目前企业内部、政府内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应先让数据在一个可信的空间中实现共享、交换、流通甚至不是交易,逐步演进。大型企业行业有自己的数据空间,解决内部共享和交易流通,再跨向行业。并且,要转变过去的运营对象,改变过去要么面向系统,要么面向应用、面向业务。运营的对象要面向数据。要搭建开放态的系统,打造跨算力平台。
浪潮云要打造支撑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构建可信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实现数据要素安全共享。据颜亮透露,围绕着这一业务战略,浪潮制定了一项计划,18个月在100个城市部署数据云,面向各行各业。第一步就是城市的数据云。“我们研究发现,容易产生第一波数据贡献的是公共数据。如果企业之间交易,数据定价阶段就是举步维艰,政府适度开放公共数据,公共数据可以反哺产业、城市治理以及政务智慧化。此后,逐渐培育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数据交换,解决数据计价问题。”颜亮表示。
最后,他建议到,第一,数据要与应用解耦,与算力平台解耦。云服务要“从业务上云”阶段向“云上数据”阶段演进。
第二,公共数据应加大开发力度和政策支撑。过去的尝试更多聚焦在商业模式上,由于缺少运营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不成型。公共数据最容易实现流通,可以成为数据流通的先锋。
第三是面向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要解脱数据红利受困的现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