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淋巴结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溶血
黄金持仓是什么意思?黄金ETF持仓量(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其实是太阳。太阳是太阳系当中唯一的一颗恒星,
近日,长三角三省一市陆续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经济承压前行,运行总体呈现回稳向好的积极态势,多项指标实现增长。
(资料图片)
2023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和为69799.12亿元,近7万亿元,与2022年一季度的GDP总和(66102.95亿元)相比,增加3696.17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和占全国GDP比重约24.49%,较去年同期的24.466%有小幅提升。
“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整体上增长势头良好,尤其是2月份以来疫情期间被积压的动能持续释放。”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邸俊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增长、稳就业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目标。但面对三重压力,一季度长三角区域内制造业利润率仍是负增长,而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利润实现二位数增长,甚至翻倍。可以说制造业未来将成为稳增长的重点,而服务业则是稳就业的重点所在。
“冰火两重天”
纵览2023年第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产业结构,四地的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在40%左右,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制造业可以被称为长三角经济的底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长三角部分省市制造业增速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回落。从上海的细分数据来看,一季度,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降幅比去年全年收窄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76.31亿元,同比下降3.3%。
而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一季度浙江省生产总值18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749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065亿元,增长6.4%。其中,浙江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逊于服务业增速。
但与制造业表现相对应的是,长三角一季度服务业回温明显,各项数据均有明显增长。
其中尤以江苏省为优,江苏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06.8亿元,同比增长7.8%。
而上海、浙江和安徽消费数据也实现了稳定增长。一季度,三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611.01亿元、7502亿元、577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5.4%和4.8%。
除此之外,接触性服务业相关数据出现较快增长,一季度上海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比去年全年加快4.0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8.70亿元,同比增长11.1%。
而江苏、浙江的服务性消费数据也有着明显回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浙江省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1.6%,比上年全年加快10.5个百分点。江苏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2.3%。
(2023年第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数据,制图:张梓桐)
事实上,江苏省多地在今年一季度接连发布了消费刺激类的相关政策。江苏商务厅提出,3月至5月要开展累计1400余场的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发放1.2亿元惠民消费券及3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推出5项省级重点活动以及13个设区市“一市一主题”消费促进活动。
针对今年一季度上海等地制造业、服务业表现“冰火两重天”的表现,邸俊鹏表示,在下一季度,制造业需要扛起“稳增长”的大旗。
“对于制造业来说,稳增长需要建立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之上,筑牢长三角制造业的根基。”邸俊鹏告诉记者,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一是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赋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二是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产业链中“卡脖子”关键技术,提升企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而服务业则是稳就业的重点。邸俊鹏表示,随着自动化水平提高,制造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而服务业更多是面对人的需求,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增加的,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平台上就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如何解决灵活用工的社会保障是提高服务业就业的关键。
“要面向消费升级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最终实现企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邸俊鹏说道。
长三角一体化协同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五年,是否可以进一步有效加强长三角内部区域的协同,将影响着未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走势。
4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该委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积极发力。
针对未来长三角怎样进一步加快内部协同,邸俊鹏表示,首先要持续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大力度推动科创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项目落地,在交通、能源、数字等跨区域重大基础项目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其次,也要推动双循环格局下的区域产业升级。
“一季度浙江在制造业、工业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分别增长19.4%和15.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4%。安徽制造业投资增长18.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5%。这些投资既要面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需求,也要面向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邸俊鹏说道。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刘朝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增长政策可在长期着眼稳定消费者和生产者预期,并从区域比较优势破局。一方面,给予市场微观主体以足够的政策稳定预期,提振消费和投资信心,以此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带动经济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区域竞合机制不完备会导致区域产业链整合不足,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是要求江浙皖发展低端产业对接上海需要,而是根据自身产业定位在产业链各环节形成自身的核心优势,实现“一方有难,三方支援”,“各方有难,同舟共济”的格局。
刘朝煜表示,从需求端来看,疫情使内需遭受严重冲击,一方面是居民消费客观条件受限逐渐转变为主观意愿下降,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秩序尚在逐渐恢复,因此需求端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完全释放
“借鉴今年淄博带动山东全省旅游业复苏的经验,长三角也可寻找需求增长点,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基础培育消费热点和亮点。”刘朝煜说道。
而针对供给端,刘朝煜表示,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链还需固链强链,一方面是各省需要主动加强冲击应对准备并提升恢复能力,另一方面长三角跨区域产业链协作也需加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可以成为长三角内部产业链整合的目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