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一扒吓一跳
文 | 周公子
摊开金融科技行业今年的三季度财报,曾经的“尖子生”陆金所掉队严重。但最让人震惊的,不是业绩“双降”,而是陆金所控股在单季度产生了40亿信贷减值(包括坏账及风险准备金),这一数字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新高,同比上升137%。对于一家助贷公司来说,这过于致命。继分析是什么在拖慢尖子生“陆金所”之后,我们来深扒下其40亿信贷减值背后的戴维斯双杀。
(相关资料图)
想当年,马明哲的“大陆金所(三所一惠)”构想还历历在目,欲全面覆盖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短短五年后却已物是人非。
在“大陆金所”战略失败之后,表面上看“小陆金所”和“平安普惠”是陆金所的两大核心业务,但从业务比较重看,陆金所控股(下简称陆金所,其财富管理平台称“小陆金所”)已几乎等同于平安普惠,本质上是一家助贷公司,目前难再谈什么大的构想。
贷款质量有多糟糕
如果要充分意识到单季度40亿信贷减值对于陆金所控股意味着,首先要用人话理解清楚其目前单一的业务机构,以及糟糕的贷款质量。
尽管收入名目繁多,但总的来说,除技术平台收入(财富代销)指的是小陆金所的财富业务之外,其他多种收入均指向放贷业务,也即平安普惠。
信贷技术平台收入、利息收入、担保收入的结构比例主要依据产品和收费类型而定,其中信贷技术平台收入为零售信贷服务费;净利息收入为陆金所旗下的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及并表信托计划等发放贷款而产生的利息收入;担保费收入主要包括陆金所控股对其管理的贷款提供增信服务而收取的担保费收入。
可以粗略理解为,技术平台收入(零售信贷)+担保收入代表助贷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再加上利息收入,平安普惠贡献的收入达96.9%,“小陆金”所只有2.8%。
仅从财报看,陆金所控股信贷业务就已千疮百孔:新增贷款额度从去年同期的1717亿元下滑至1238亿元;无担保贷款30天以上逾期率已高达4.2%,90天以上达2.4%;所有贷款30天以上逾期也直逼3.6%,90天以上达2.11%。
可以感受一下自今年以来,无担保贷款“逾期率”的暴力拉升:
值得一提的是,逾期贷款的暴露一般有滞后性,三季报可能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据其财报业绩展望,四季度新增贷款额度可能从三季度的1200亿继续下降至800亿,全年利润可能录得近10亿级别的亏损。
虽然,陆金所高管认为信贷业务有长周期性,并在分析师会议上画了一个2024年以后的饼,认为公司业绩可能会有U型反转。但,U型的底到底会有多长?
海外第三方研究机构平台Seeking Alpha对其给出的评语为: Disappointing Quarter, Bleak Outlook(糟糕的季报,暗淡的前景)。
单季度40亿信贷减值意味着什么
看到这里,也许你想起了那颗财报中亮瞎眼的“星”——单季度40亿的信贷减值损失。在这样的贷款质量之下,陆金所可能会比想象中更快迅速消耗自己的净资产。
截至三季度末,陆金所股东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约为900亿,贷款未偿余额约为6000亿,二者比值约为7倍。尽管这一比值低于消费金融公司的10倍杠杆率,但考虑到平安普惠的客户特性,平安集团也许不得不做更悲观的风险考量:
其一,虽然同为助贷行业,但平安普惠业务的获客方式依然非常依赖线下,授信金额也在同业中偏高,业务长期处于银行和网贷的中间夹层,这在行业草莽时代或许是红利,但如今却成了尴尬。
其二,平安普惠的客户授信大部分属于超额授信,大比例客户授信金额介于10万元以上。平安普惠借款人中有不少小微企业主,借款人中90%以上持有信用卡。其2021财报显示,户均无抵押借款规模在14.65万元,有抵押户均借款规模为42.24万元。此类贷款一旦客户失去还款能力,将无法被金融体系承接,银行不给贷,网贷额度不够,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是决定性的。
93761名员工背后的公司治理隐忧
除了资产质量的糟糕,近期陆金所披露的ESG报告又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93761名员工。这个数字如果放在中国银行业,也只有6家银行的员工数量比陆金所员工多,但人均创造价值却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今年以来陆金所的裁员风波来看,这不仅没有证明陆金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指标的优秀,反而从侧面暴露了其公司治理的隐忧。
要知道,目前平安普惠依然有近90%的贷款由线下团队发放,一线地推人员占9万多名员工的大多数。陆金所接下来的业绩表现,是否能把这些员工都留住?如果不能,他们将如何证明自己的价值?转型到其他业务部门?不好意思,除了平安普惠之外,“小陆金所”的收入贡献只有2.8%。
在这9万多名员工里,处于基层的地推人员该何去何从?2022年,已经是陆金所业内共知的裁员之年,那么2023年呢?
戴维斯双杀
遥想2020年,小陆金所的战略对标还是两三千亿市值的东方财富(300059.SZ)或者蚂蚁财富。如今,小陆金所作为财富管理平台正逐渐被市场淡忘,今年的人事动荡风波也主要来自小陆金所。
随着小陆金所自P2P平台转型为大型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战略构想失败,目前上市公司体系下仅有原平安普惠(放贷端)在独自支撑上市公司的市值。
实际上,陆金所的股价已从2020年高位的17美元跌至目前的1美元附近。一家九万员工的互联网公司市值仅有200亿人民币。
2020年,陆金所股价尚在高点之时,其单季度盈利能力通常在30亿-40亿标准。而到2022年三季度,陆金所仅盈利13亿人民币,同比下滑67%。
显而易见,盈利能力下降和盈利预期悲观,共同构成了陆金所市值的戴维斯双杀。
盈利能力上,相较历史水平,跌入上市后新低。
盈利预期上,两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的财富端——“小陆金所”徘徊在消逝边缘;平安普惠深陷资产质量泥淖,成长预期大大降低。
是谁,听见了昔日梦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