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最近全国疫情的再次袭来,仿佛又让我们的生活慢了下来,行情也在不愠不火的走着,很多朋友都在为自己的经济生活而担忧。
最近和一个隔离在家的程序员朋友聊天的时候,谈到他对投资的看法,他认为「投资是件很专业、很复杂的事情,所以自己从来也没认真了解过投资产品。」
最初对投资的印象,还停留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是他第一次知道金融,可惜留下的影响并不好。
(资料图)
确实,2007 ~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很多投资者心理造成了永久的创伤,直到现在一遇到市场大跌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前行,还有谁值得信任。
觉得自己和那些专业的投资者根本没法比,作为个人投资者自然有着「先天的劣势」。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给你分享的这本书《投资者的心灵修炼》,就提到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区别,不仅如此,作者还列出了个人投资者的先天优势,以及教我们怎么在波动的市场中,用简单的常识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不仅能帮助减轻因市场崩盘造成的持续性损害,还能帮我们提升长期投资业绩。
01
这本书主要是围绕「投资组合」来进行论述的,也就是用风险不同、投资市场不同的股票、债券、衍生品等,组成的一个集合,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作者都认为构建一个投资组合是投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只不过二者有着不同的优势:
机构投资者更权威的说法是那些在金融市场中从事证券投资的法人机构,比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
50年前个人投资者更多,比如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中90%的成交量都是由散户控制的;而现在角色发生逆转,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例可能超过95%。
这是因为随着投资市场的越加成熟,机构投资者有着资金量、信息收集、专业分析等各方面的先天优势,他们可以利用数据、模型、信息等一系列复杂的投资策略去评估业绩战胜市场。
针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作者提到两类观点: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在专业机构投资者面前,个人投资者始终面临竞争劣势。
市场上的每只大型基金背后都有全职团队来负责,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到第三方咨询机构与后台员工,管理基金的全体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
对比之下,个人投资者只能依靠自己,大部分不是专业投资的人,可能还有一份全职工作或一个家需要操心,不能像专业人士那样每天都盯市或进行研究分析。
听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有些气馁。但打个比方,喜欢业余时间打乒乓球的你,会把战胜大魔王张怡宁当成自己的目标吗?
应该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吧。
因为想要在专业人士的领域里战胜他们,我们必定面临着竞争劣势。一样的道理,投资领域中我们更没有必要为战胜机构投资者而操心,我们只需要尽力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即可。
另一方面,作者认为和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也有着保持耐心的先天优势。
投资领域最简单的一个法则就是「长期投资」,而保持耐心又是这个简单法则中最为重要的均衡器。作者认为在「保持耐心」这一点上,个人投资者会比机构投资者有着先天优势。
怎么来理解呢?
作者认为机构投资者在长期投资中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
一是日益激烈的同行竞争压力,各种排名对比;
二是面临短期业绩波动的压力,需要不断调整方法,改善其资产组合;
三是产品行情不好时,安抚投资者的情绪...
对比之下,个人就不需要应付这些事情,没有必要为了实现投资目标建构顶级的投资组合,更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
在长期投资中,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交易次数,也没有人会质问你的短期业绩,只要环境允许,还能延长个人的投资期限,享受神奇的复利效应。
所以这种背景下,保持耐心、遵守纪律将成为个人投资者一种巨大的优势。
02
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很难利用好这个优势,因为对他们而言组建投资组合过程中或者投资买卖中,最大的挑战可能并不是「不专业」,而是更容易被「情绪」所左右。
比如一部分人往往卖掉赚钱的股票,而死守亏钱的股票;还有一部分人盲目随大流做决策,价格大幅度上涨时买入更多股票,而在市场崩盘后卖出股票。
这些情绪化的操作我们又叫它「负面知识」。
所谓负面知识,就是指一开始就明确的、不利于最终实现你的目标的事情。比如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等,书中还列举了研究数据表明:
投资者在高点时投入资金而在低点撤出资金,即追涨杀跌会导致年收益率平均损失2%;
过于自信的频繁交易,导致年相对收益率又损失1.5%~6.5%;
除此之外,作者还列举了7项投资者常犯的负面知识清单,这里帮你做了一个表格,供你参考:
有数据表明,如果个人投资者能改进以上情绪化的「负面知识」,就可以将年投资收益率提高3%~4%。
这种弄清「负面知识」的排除方式,是作者提出的一种不太常见的逆向思维方式,利用负面知识投资者能够规避错误行为,将影响投资收益的因素降到最小,从而有助于实现目标。
那我们该怎么应对这种负面知识呢?
作者提出了,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好重要的三点经验:
1)一是简单化。这点是向作者从查理芒格身上学到的,因为他曾经说过;「我最有效的理念是,先决定那些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
即不断消除自己的错误理念比尽力提出新的理念,对大多数人的收益要大很多,如果能根除杂乱无章,留下来的就都是可以用来提高你的成果的好材料。
2)二是利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这点是作者从巴菲特身上学到,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不在乎他们知道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是否真正了解哪些东西他不知道,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做对很少几件事就够了。
3)三是保持开放性思维。比如查理芒格不只专注于某个专业领域,他认为重大突破只会来源于诸多不同学科的交叉性研究。比如征服肺结核,通过在不同情况下联合使用的3种药物,花了很长时间才最终搞定。
所以在投资市场上,当市场情绪发展到极端状态时,哪怕是贪婪和恐惧也可以发挥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个人投资者要有控制好这些情绪的能力。
03
最后,作者还提出「资产配置」对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性,就是如何在各资产类别之间分配你的投资资产。
19世纪后期,一位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的产出来自20%的投入。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又很有效的规则,在生活的很多领域都能发挥作用,投资领域中也存在「二八定律」。
作者认为,根据「二八定律」,你投资组合的80%投资成果,是由20%的资产配置投入决定的。
这个结论是有研究支撑的,美国著名学者罗杰·伊博森和保罗·卡普兰,曾经在研究共同基金时发现:投资组合长期回报的90%以上可以归因于资产配置,只有小部分归因于投资者的择时能力或成功选择单个证券的能力。
所以对个人而言,做好资产配置对提升你的投资组合收益很重要。
比如市场中新的ETF一直在成立,可能很多会引起你的兴趣,其中一些可能对你增加持仓有意义,但不要轻易将其纳入你的投资组合。
明确资产配置对投资组合的重要性外,但也要明白任何人的资产配置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需要对投资组合做调整。
如何做调整呢?可以从两方面思考:
1)一是用均值回归理解波动的市场。
我们经常看到市场出现大涨大跌,每次的波动,也总能给出经济、政治、国际等各种解释,但作者认为大部分情况是由于「均值回归」造成的,也就是市场价格大概率会朝着平均值运行。
也就是,涨太多的时候,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下跌;跌太多了,就会向着平均值移动上升。
均值回归意味着,表现优异的市场,最终将会变得变现不佳,而表现不佳的市场,终将超过其他市场的表现。
虽然很好理解简单但在现实中,你无法去计算到底什么价格是平均值,因为大多数市场和价格水平的平均值,可能是一个变动的目标。
所以作为投资者,我们只要清楚市场和经济按周期运转的事实,你就比投资圈的大部分人强。
2)二还要做好资产再平衡。
资产再平衡是一种每次都低买高卖的系统性操作方法,也就是每次当资产配置偏离目标权重时,投资者就进行再平衡。
比如我们的极简投资,就是持有每满一年,做一次动态平衡。
也就是,卖出一些涨得较多(或跌得较少)的基金,买入一些涨得较少(或跌得较多)的基金。每年末,就让5只基金的金额比例,重新调回到初始值。
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卖出止盈的资产帮我们落袋为安,买入跌的较多的资产,相当于逢低布局;可以提升在「大涨大跌」的投资市场中,赚钱的概率。
作者和投资者威廉·伯恩斯坦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分散化和再平衡带来的额外收益接近每年0.5%。
所以,做好资产再平衡对你的投资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一下,关于这本书,这里给你介绍了这些内容:
个人投资者在做投资组合时,有着保持耐心的先天优势;
但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负面知识」的情绪影响,不过可以借鉴前人经验尽可能的去避免;
最后还提到了均值回归、资产配置、资产再平衡对你的投资组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