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资料图片)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9月暨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245亿元。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延续向好态势,表明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意愿显著回升,正在步入上行通道。9月份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依旧维持高位态势,表明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持续助力融资环境修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资金供给侧继续为经济回暖提供稳定支撑。一般而言,金融数据被视作经济数据的先行指标,金融数据好于预期也预示着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还在增强。
从结构视角来看:首先,居民及企业部门融资需求上升。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其中,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0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2万亿元;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增加3.2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5万亿元。在前期央行调整MLF与LPR利率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见效的基础上,居民贷款边际意愿得到明显修复,对后期稳定楼市预期增添助力。在财政留抵退税、行政费用阶段性缓征减征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支撑下,企业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加速修复,融资扩张意愿也随之强化。
其次,政府债券融资成为除人民币贷款之外的重要支撑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5.91万亿元,同比多1.5万亿元。9月末政府债券余额已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17.3%,同比高0.9个百分点。9月当月,政府债券比8月环比多增2480亿元,表明在用好地方专项债余额,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等财政金融政策发力加码的引导下,政府债券融资进程加速。而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回升,有力保证了各地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计划工作量在充裕资金的支撑下,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的进度将大大提升,为四季度经济延续回稳夯实了基础。
第三,非标融资进一步压降。数据显示,9月末委托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3.3%,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低0.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9%,同比低0.2个百分点。非标融资的不断压降,占比持续降低,表明社会融资规模结构发生了持续向好变化。资管新规的逐步落实,打破了以往资金池以及刚兑的基本逻辑,破除了各类理财产品不合理的通道业务,有助于积极防范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推动各类金融机构表外融资回归表内。不过也应看到,对“影子银行”体系既要实施审慎监管,也应重视其结构功能,发挥其助力融资修复的作用。
9月金融数据向好,显示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在进一步增强。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需要依赖利率机制。当前,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央行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在不断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也由广义货币量为中介目标的数量型框架,向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价格型框架转变,政策信号向贷款实际利率的传导也日渐畅通。自LPR改革以来,央行形成了“MLF-LPR-贷款利率”的传导路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由2020年6月的4.64%下降至2022年6月的4.16%,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当前,延续宏观经济复苏态势,巩固稳中向好势头,货币政策正当其时。四季度,有两万亿元的MLF到期,考虑到期规模较大,通过降准进行置换是可行的操作选择。近日,央行重启抵押补充贷款(PSL),意在支持基建项目投资与稳定楼市,尽管央行将其定位为阶段性工具,但其政策导向却十分明确,并不排除继续新增的可能。同时PSL也与定向降准一起,可作为央行压降长期利率中枢,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负担的重要政策抓手。
此外,央行一直致力于使用各类结构性工具,在保证总量充裕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精准滴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提供低成本资金扩大制造业需求的政策,既能够避免“大水漫灌”的弊端,又能够稳定投资增速,还能实现央行近期兼顾内外的政策导向。
应当看到,宽货币是政策工具,宽信用才是最终的政策意图,但宽货币未必一定导致宽信用。前期市场主体预期较弱,融资意愿不足是信用偏紧的主因。随着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实,基建投资逆周期调节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制造业景气度改善并叠加楼市边际回暖,前期信用收缩态势将得到扭转,“宽信用”格局将加速形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社会融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