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正于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为响应和宣传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挑战方面的政策和行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组织了题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挑战”的中国角边会活动。
COP27聚焦“落实”,期待各国通过立法、政策、项目等途径,阐述如何实施《巴黎协定》。本场活动举办不仅宣传展示了在全球及热点区域洪涝灾害风险监测预报领域的中国科技力量和中国行动,还深入交流了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方面的先进监测预报技术和管理经验,为进一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参加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角边会时提问: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洪涝灾害挑战,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相关资料图)
针对上述问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副研究员徐锡蒙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为了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引发极端事件增多所造成的洪涝灾害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和韧性城市建设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加强洪涝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工作
徐锡蒙介绍,目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和空间分布不确定逐渐增大,受限于洪涝灾害高精度模拟方法和高精度气象水文监测和预报信息的缺失,目前的洪涝灾害监测预报系统还不能达到应用要求,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国和区域性的洪涝灾害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接入完整准确的气象水文海洋信息和水利工程信息等,快速准确感知和识别洪涝灾害风险,预演和推演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洪涝灾害风险分布特征,加强洪涝灾害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和公众开放平台建设,让公众能够快速获取洪涝灾害监测信息。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和韧性城市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通知与规划,强调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因此,未来面对气候变化风险,要不断地汲取历史和国际防洪经验,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应在应对洪涝灾害方面的适应性能力,利用自然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能力,不仅可以增加城市雨水的蓄滞空间达到削峰减洪能力,还可以保护和恢复城市水生态系统,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另外一方面也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工作,随着全国第一次灾害普查工作的推进,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加强,但还需要不断加大宣传科普力度,增强公众对未来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挑战的认识,并充分发挥洪涝灾害保险制度和社会资本在应对洪涝灾害风险方面的力量,综合提升应对和抵御洪涝灾害的韧性”。徐锡蒙说。
加强应对洪涝灾害风险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增多所引发的严重洪涝灾害正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亟待研制适用于变化环境的洪涝灾害模拟、监测和预报技术,希望科学家能够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加快推进落地各类型的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服务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英国伯明翰大学工程学院教授Nigel Wright对比了世界范围内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防洪能力建设情况,为我国不同类型城市防洪能力建设和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徐宗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冷国勇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气候变暖,空气持水能力增加,我国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强降雨发生,进而引发更多与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类似的洪涝灾害,需要加强水文水动力学模拟研究工作,探究洪水灾害链成因机理,建立相应的灾害防治和应急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秋鸿研究员介绍了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全国高精度洪涝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据了解,该系统可近实时计算全国范围的高精度洪水淹没深度和洪水重现期,实现对我国主要高风险河道、城市内涝高风险区和山洪重点监测区的风险识别和预报,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洪涝灾害监测和预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洪涝灾害全景推演与智慧防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刘俊国教授指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快速增加和经济发展迅速引发了一系列的水资源问题,而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水资源事件如洪涝灾害等对流域内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流域洪涝灾害引发的不同次生灾害的级联效应和不同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建设沿海洪涝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测体系,制定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吴欢教授介绍了从全球到局地尺度的洪涝灾害监测研究方法,指出目前气候变化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洪水分布特征,并将在未来持续影响更多的人口,因此针对全球和局地尺度开发洪涝灾害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徐锡蒙副研究员介绍,针对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流域人口众多洪灾频发的背景,目前研究团队已在该流域开展了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洪涝灾害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希望同流域下游国家的科研机构与应用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该流域的洪涝灾害监测向更符合用户需求方向发展,助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洪涝灾害风险的能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