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间,保利发展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面积227 01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金地集团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金地集团实现签约面积110 7万平方...
10月10日晚间,华润置地披露2022年9月销售简报。公告显示,2022年9月华润置地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307亿...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极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国际看,乌克兰危机延宕发酵,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可能面临滞胀局面;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增多。
(相关资料图)
进入2023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与落实,人流、物流将更加顺畅,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那么,2023年我国经济如何实现疫后恢复性增长?核心发力点在哪里?深耕中国市场,外资银行看好哪些投资机遇?
GDP增速大概率回升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综合研判,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
“多重市场影响因素在2022年底迎来重大转折,国内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调整和近期密集推出的房地产供给侧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显著提升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和风险偏好。”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伴随防疫措施的优化和房地产板块风险的缓解,中国经济有望逐步回升到长期增速水平。
汇丰预测,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速5.0%,并显著调高对2024年中国GDP的增速预测,从4.8%上调至5.8%。
不过,匡正也表示,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到来,中国经济增速反弹可能不会一蹴而就。伴随民众疫苗接种的进一步普及,群体免疫力的上升,以及支持消费、生产和经济增长政策的加快落实,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在二季度迎来较强的反弹。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同样认为,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常化的开始,但是防疫政策松动本身并不意味着经济自然而然的反弹。疫情在很短时间内扩散,将对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根据高频数据,2022年12月的电影票房消费仅为2019年同期的30%,今年元旦假期的零售额为2019年同期的35%,地铁客运量则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
“2023年开局将面临严峻考验,实体经济受到广泛的打击,市场信心受挫,大量中小企业出清。同时,疫情在冬季蔓延迅速,至少到二季度才能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王丹预计,经济将在今年2月后明显好转,届时政策利率大概率下调,这将有助于信贷扩张、降低偿债成本,并改善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她表示,由于2022年基数较低,在房地产回暖、消费反弹的前提下,预测2023年全年GDP增速将达到5%。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判断,全国范围内的感染可能在春节附近达到顶峰,这意味着与节日相关的消费冲动可能相对有限。同时,过渡性阶段给经济带来阵痛的持续时间可能比之前预期的要短,经济将在2023年二季度开始强劲复苏,季度环比增速上调为季调后折合年率(SAAR)10.4%,对比此前的预测为6.1%。
“我们预计,三季度的增速为7.5%(此前预测为10.0%),四季度的增速为6.1%(此前预测为7.5%)。也就是说,我们已将重新开放后的复苏进度较此前的预期提前了一个季度。总体而言,鉴于更快的复苏进度,我们将2023年全年增长预测上调至4.4%(此前预测为4.3%)。”朱海斌表示。
消费将成增长引擎
2022年,居民的储蓄意愿逐渐攀升,年轻人中间掀起“提前还贷潮”。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形在2021年左右的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出现过。居民主动降低自己的杠杆、增加储蓄,去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这种情绪在疫情影响下非常直观。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疫情之下,市场对未来投资消费的信心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处于较大下行压力的原因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王昕杰表示,今年中国面对的环境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在2021年到2022年之间,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来源于出口的推动;而从过去一个季度来看,出口需求端有明显下滑,外需大幅减弱在今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是一个拖累。在稳增长的政策目标下,要抵消外需的不利影响,就需要通过内需来刺激。
他认为,推动内需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增加投资,二是增加个人消费。从今年来看,疫情防控政策有明显调整,储蓄率再度提高的情况可能有所缓解,但是会不会下降依然是个问题。而居民是否愿意再把钱拿出来投资或消费,涉及到是否会出台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去改善。
“比如在防疫政策刚放松的时期,机票、酒店搜索量等数据有所增加,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出游,但他们不可能每个月天天都出去,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是很短期的行为,并不是全面快速的复苏。如果居民重新回到比较保守的消费,那么今年内需的增长压力就会比较大,因此需要相关政策去影响。”王昕杰表示。
王昕杰认为,如果个人消费者看到经济已经恢复稳定,也没有疫情的干扰,自然会拿出储蓄的钱去正常地消费,比如购车、更新家电等,此时如果再发放一些优惠补贴、折扣,将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不过,宏观政策对企业的效用很直接,落到个人身上,政策消化和普及的速度都会比较慢,需要更多一点时间去做改善,所以消费相关可能不会在2月或3月间显现,而是逐步出现改善的情况。这是今年至少在短期来讲,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在王丹看来,预期转弱是目前内需复苏最大的障碍,提振市场信心需要有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在1998年和2008年的经济衰退期,中国分别推出了商品房改革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在短短几个月内扭转了市场预期。
“现在中国处在新的历史阶段,二十大强调安全与发展并重,这意味着防风险的优先级要高于短期增长。市场仍然期待3月份全国两会出台重磅政策提振市场,但需对政策连贯性做好心理准备,经济政策大概率延续之前的基调——注重解决供给侧问题,如产业链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金融风险防范,而非大规模刺激需求。”王丹表示。
王丹认为,2023年最重要的经济引擎将是房地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改善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鼓励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展长租房市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此前,中央也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了数额庞大的救助计划,可以预期,2023年商品房销售和房价都将比2022年显著改善,这将有利于恢复消费者信心。
紧盯这些投资机会
外资的增减、进退,很大程度上是对一国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的“用脚投票”。过去一年,我国吸收外资增量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全球跨境投资平均增速。
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及中国股票策略师刘鸣镝认为,从全球来看,2022年重新开放对于东南亚景气度产生的助力已释放完毕。展望2023年,欧美经济面临衰退风险,而中国经济将迎来周期性复苏,将吸引全球投资人的目光。
“眼下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将带来周期性复苏,这将利好股市,上市公司收入将得到提高,消费也会得到提振。具体而言,将利好价值股、中小盘股、贝塔波动性比较高的股票,我们看好一些创业板的股票,韧性比较高的股票。”刘鸣镝说。
展望2023年,哪些领域存在投资机遇?刘鸣镝表示,看好四大主题:第一,消费的恢复;第二,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第三,尽管地产和金融板块都在经历调整,但有一些金融行业、地产行业的企业会胜出;第四,进口替代机遇下可关注创新能力比较强、估值又相对合理的中型企业股票,内地有一些子行业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都在提高。
“我们认为,MSCI(明晟)中国指数已完成超调和纠偏的过程,下一步的恢复要看消费、地产、基建等经济数据,预计到二季度形势将更为明朗。”刘鸣镝表示。
“我们继续看好中国股市。”匡正认为,各种迹象显示中国股市的底部已经过去,预计中国市场的风险偏好提升会持续,推动估值的修复。消费类中出行和医疗健康将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表现,并继续长期看好A股市场上有政策引导的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等板块。
他指出,自2022年10月下旬起,网络安全、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等有代表性的行业均有超两位数的涨幅,而包含云计算、大数据、5G、国产软件等同样属于科技自主概念的数字经济板块估值仍然较为合理。相对低存量、高增长的数字安全领域的投资可能会成为稳增长的抓手,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网络等。
“绿色转型同样是蕴含长期政策红利机会的巨大板块合集,但也需要不断自下而上寻找细分的机遇。站在中期视角下,新能源板块中景气度维持高位的细分领域更加值得重视,比如风电、储能和新能源车智能化。”匡正说。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投资环境,对资产类别偏好进行排序并展开稳健布局可能是关键。展望2023年,渣打财富管理部偏好采取稳健投资策略(S.A.F.E.),具体来看:一是透过收益策略保护(Secure)收益率;二是配置(Allocate)提供长期价值的亚洲资产;三是透过防守性资产巩固(Fortify)投资以应对意外;四是透过另类策略在传统资产以外进行扩张(Expand)。
对于各类关键资产的投资,王昕杰告诉记者,债券方面,由于发达国家预计将于2023年陷入衰退,渣打超配债券(包括政府及优质公司债)胜于股票。鉴于亚洲美元债的总体信贷质量高、区域经济前景较强及中国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渣打在高于平时的债券配置中超配亚洲美元债。外汇方面,未来6-12个月,渣打看淡美元,并预计欧元和日元将成为美元走弱的主要受益者。商品货币(澳元、新西兰元和加元)也可能轻微上升,但商品价格的阻力预计将抑制涨势。
此外,渣打对黄金持中性观点,并预计油价可能企稳。在以往的经济衰退中,黄金一直是一种优越的对冲工具。全球经济放缓造成的石油需求疲软将被抵消,源自比通常更加紧张的供应状况以及中国移动出行上升带来的需求反弹。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