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发布
土耳其在整个俄乌冲突中也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帮助,反倒是向乌克兰
潮水退去之后,方知楼市最强者是谁。南京上半年,近乎一月一挂一拍的土
随着推动经济回暖向好政策措施持续发力生效,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
7月10日发布的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显示,今年6月,指数达89.1,比上月上升0.2点,结束连续3个月下降态势,且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中小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来看,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信心边际趋稳。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续发力,工业生产逐步恢复企稳、服务业略有回调仍延续恢复势头,企业信心逐步趋于稳定,但恢复基础不牢,仍存在反复的可能;市场预期略有好转,但企业成本仍处高位;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抬头,企业效益状况仍不理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份,反映企业信心状况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4,比上月微升0.1点。从细项看,宏观感受指数为103.0,与上月持平,高于景气临界值100;行业运行指数为93.9,比上月上升0.3点,反映出行业运行有所转好。
仍存在一定困难
从数据来看,当前,市场预期略有好转。国民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市场预期有所改善,但仍不够稳定,可能会出现反复。
分项指数中,6月份,宏观经济感受指数、市场指数、成本指数和投入指数止跌回升,综合经营指数由平转升,劳动力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资金指数和效益指数由升或平转降;从景气状况看,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成本指数仍处于不景气区间,效益指数一直处于最低位。
分行业来看,建筑业和工业指数升幅较大,不过,社会服务业指数有所下降,行业分化继续显现。6月份,8个分行业指数仍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尚未恢复到景气区间。其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3、0.4、0.1、0.1和0.2点,而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2、0.4和0.2点。由此可见,工业和建筑业指数开始回升;而服务业指数的上涨势头出现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优质项目资源稀缺,市场资金需求偏弱,金融资源进入中小企业受阻。6月份,资金指数为101.1,比上月下降0.2点,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其中,流动资金指数为85.7,比上月下降0.2点;融资指数为90.8,环比下降0.4点。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5个行业流动资金指数和7个行业融资指数下降,6个行业应收账款增加。
同时,尽管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加之高温天气带动国际能源价格上升,中小企业综合成本继续上涨,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抬头。市场需求不足致使产能相对过剩,导致供需不匹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此外,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明显。6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指数分别为89.7、90.1、87.7和80.8。其中,东部和西部指数比上月分别上升0.4点和0.2点,中部地区指数环比持平,东北地区指数下降0.1点。
以精准政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尽管仍存在困难,不过,从数据来看,中小企业部分指数改善也很明显。
一方面,降成本措施中继续阶段性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等举措的出台,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用工需求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意愿有所改善。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政策持续发力,经济运行处于筑底企稳阶段,企业家的信心有所好转,投资意愿有所恢复。
在中小企业协会上述负责人看来,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恢复势头明显放缓,经济增长尚未回归正常区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货币紧缩效应持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突出,直接影响我经济恢复进程。国内一些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价格持续走低,产能相对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市场预期和企业家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尤为突出,国内外订单持续下降、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应收账款拖欠等困难仍在持续,发展环境亟待改善。
对此,中小企业协会建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强发展动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要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经济增长尽快回归合理区间;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持续破除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持续加强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资源要素的保障力度,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推动民间投资增长。坚持“纾困和服务两手抓,调结构和强能力并行推”,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审慎对待政策退出。
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专项行动,持续激发企业新动能。加大应收账款清欠力度,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利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解决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油助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