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苏州高新区进入工改2 0版时代,以拿地即开工常态化为核心,全方位强化项目签约、拿地、报建、建...
9月19日,以共享RCEP新机遇共建文旅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2022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在桂林举行。期间,由...
9月21日晚间,海底捞发布关于董事会成员调整及采纳轮值首席运营官计划的公告显示,杨华、刘林毅、 李瑜...
2022年第1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司司长王海东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快速老龄化的过程,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3万亿元。
面对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产业资本人士纷纷看好养老产业前景,但当下养老产业发展却面临着“有需求、没市场”的困境,即庞大的老年群体需求尚未形成现实的购买力。
资本怎么看养老这个赛道?房地产和险资投资养老项目背后逻辑是什么?投资养老产业的风险在哪里?围绕上述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养老产业投资人士。
“养老亟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
养老产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将是一个上万亿级别的大产业,这已经成为产业资本的一个共识。
达晨财智董事总经理、晨健医疗基金合伙人徐渊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养老产业将来肯定特别大,但是得有一个发展过程,10年以后这个产业赛道基本就稳了。”
他坦言:“资本看好养老赛道,一些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已经在布局了,但目前阶段这个赛道好的标的少之又少。”
以居家医养照护品牌福寿康为例,该公司2017年至2022年9月完成了多轮融资,融资方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复星医药等知名投资机构,徐渊平所在的达晨财智也是其投资机构之一。
硬币的另一面是,作为重资产投资类型的养老产业对创投资本吸引力并不强。
“养老需求肯定在那里,头部的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公司都处在布局阶段,他们这些机构不缺钱。”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城市运营主管合伙人唐海燕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养老市场暂时还没有形成大规模产业生态,养老机构做运营更多还是围绕不动产做管理,毕竟养老机构要实现盈利的根本在获取较低成本的物业。
唐海燕以一家养老机构为例进行解释,尽管拥有专业化运营团队、充足的客源,但物业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养老项目能否盈利,这就是当下养老产业盈利模式面临的情况。
“从不动产投资角度看,目前创投机构投资该赛道的意愿并不高,反而是大量保险公司涌入这个赛道。”唐海燕说。
近年来,保险机构不断加码进军养老产业,泰康保险、大家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中国平安、合众人寿等大中型保险机构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养老社区项目。
“依托‘养老+保险’模式业态,险资公司通过养老项目实现与自身保险产品挂钩。”唐海燕认为,养老机构只有跑出了较好的运营数据,才有可能吸引产业投资机构入场。但创投资本面对这类重资产项目,一些机构可能宁愿去投shopping mall甚至商业地产,也不会来投养老项目。
投产品还是投服务?
多位养老产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养老项目投资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运营专业复杂等原因,目前多数机构仍处在运营亏损期,实现商业模式的突破是养老机构的生存之道。
徐渊平认为:“养老产业不盈利,不赚钱,也就没有上市的可能性,至少短期内上市很难。”
天舟创投一位合伙人告诉记者:“我们也看好养老巨大的市场机会,但更倾向于投养老产品而不是养老服务,诸如辅助老人的医疗器械这类产品。投资产品逻辑简单,实现盈利的可能性更大;而养老服务模式的投资逻辑比产品投资复杂很多,盈利周期更长,所以我们更看好养老产业各个细分赛道的产品投资机会。”
在徐渊平看来,需要照料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5~80岁之间,但是目前这类人群并没有很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所以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起来还需要一个周期,等待下一代有强烈消费意愿、消费能力的人群来带动。
他认为,当下需要关注的是老人养老资金端的问题,长期护理险亟待发展(编者注:指的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有了长期资金的沉淀,才能把养老的基本需求照顾好,满足老人养老更高层次的需求,形成整体活跃的市场需求,拉动产业的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人员共1.45亿人。普及长期护理保险仍需要时间。
湖南依为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大鹏认为,未来的养老公司核心是基于养老的大数据处理,基础是养老数据采集和流程监管,IT是基础。一旦养老项目流程监管实现了,大数据模型就出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层面的老龄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据王海东介绍,国家首次建成运行全国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设立老年健康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我国首次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设立了老年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推动老年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建设。
徐渊平认为,未来的养老公司本质上是IT公司,一方面,养老公司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能,从而提升对老年人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实现如老人与子女、老人与社区、医护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有针对性推出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当然,投资信息化IT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烧钱才能把技术烧出来,才能提高效率管理和服务品质。
唐海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逻辑上看,养老机构必须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摸索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才可能得到资本的认可,获得资金后才能进一步扩大运营规模和改善管理能力,但房地产市场的拖累,打破了养老产业的良性循环逻辑,未来养老产业如何走,不好作预判。
唐海燕认为,养老产业现在的短板是多方面的,一是专业化的养老运营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二是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养老保险等支付能力弱;三是养老业务重投入、周期长,难以实现收支平衡,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8期)
标签: 产业资本涌入养老赛道的逻辑是什么 产业资本 中国经济